蒙特梭利×6A品格教育:從日常工作中培養終身品格 - 以「責任」與「接納」為核心的課程實踐
- HK bcircle
- 4月1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蒙特梭利×6A品格教育:從日常工作中培養終身品格 - 以「責任」與「接納」為核心的課程實踐
蒙特梭利教育強調「生活即學習」,而6A品格教育則以「接納、讚美、關懷、時間、權威、責任」六大支柱為根基。兩者的結合,能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自然內化品格價值觀。本文聚焦三大實踐方向,解析如何將6A理念融入蒙特梭利課程,為教育工作者與家長提供具體的教學策略。
一、日常工作中的責任教育:從擦桌子到自我管理
蒙特梭利教室的「工作」是兒童建構自我的重要途徑。以「擦桌子」為例,傳統教學可能視之為單純的勞動任務,但結合6A的「責任」與「權威」理念後,這項工作能轉化為品格培養的契機:
選擇權賦予 :提供多種清潔工具(海綿、布料、噴瓶),讓孩子自主選擇並承擔後果(如選錯工具導致效率低落),練習「負責任的自由」。
過程引導 :教師以「權威」角色示範正確步驟,但不過度干預,僅在必要時提問:「你覺得桌面夠乾淨了嗎?」引導孩子自我評估。
價值連結 :完成後鼓勵孩子說:「你照顧了環境,這就是負責任的表現。」將具體行為與抽象品格連結,強化內在動機。
二、和平桌活動:衝突解決中6A品格教育的「接納」與「權威」實踐
蒙特梭利教室的「和平桌」是培養社會情感的關鍵場景。結合6A的「接納」與「權威」,可設計以下衝突解決流程:
冷靜階段 :引導爭執雙方先使用「平靜石」進行深呼吸,教師以「接納」態度陳述:「我理解你們都感到生氣,這很正常。」
六步驟溝通 (配合視覺提示卡):
說事實:「你推我時,我的手很痛。」
說感受:「我覺得很難過,因為……」
換位思考:「如果是你,你會希望對方怎麼做?」
共同解決:「下次我們可以……」
道歉與原諒:以「和平鈴」象徵和解
記錄反思:繪製「和平約定」圖卡
教師角色 :以「權威」而非「權力」介入,僅提問引導(如:「你們覺得哪個解決方案最公平?」),而非直接給答案。
三、環境佈置的教育力量:品格成長樹的可視化追蹤
蒙特梭利環境設計重視「秩序」與「真實性」,而6A強調「時間」累積的品格養成。兩者結合可創造「品格成長樹」系統:
樹幹基礎 :張貼「6A品格定義圖」(如:責任=完成選擇的工作、接納=傾聽他人感受)。
葉片積累 :孩子每完成一項品格實踐(如:主動整理教具),即可在樹上張貼一片寫有具體行為的葉子(例:「小明今天幫同學修復打翻的顏料」)。
季節反思 :每月舉辦「品格收穫日」,邀請孩子分享最驕傲的葉子,教師以「讚美」強化正向行為:「我看到你越來越懂得關心別人了!」
教育者的角色轉化:從指導者到品格引路人
蒙特梭利與6A的融合,要求教育者轉換三種心態:
放慢腳步 :給予孩子足夠「時間」嘗試錯誤,而非急於糾正。
觀察優先 :透過「品格成長樹」記錄行為模式,取代單向說教。
一致性示範 :教師自身需展現「接納」與「責任」行為(如:公開承認自己的失誤),成為孩子的「權威」典範。
結語: 當蒙特梭利的「自主學習」遇上6A的「關係建立」,品格教育不再侷限於教條式課程。透過日常工作的責任賦權、衝突解決的接納練習,以及環境中的可視化激勵,孩子將在真實情境中逐步內化品格價值觀。這種「做中學」的模式,正是培養未來公民軟實力的關鍵基礎。
Коментар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