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HK bcircle

小朋友經常說不公平,其實和大人想的不一樣

已更新:2021年8月24日



3歲以後的孩子就愛比較,4、5歲以後的孩子就懂得說「不公平」,小學之後更是常將「不公平」掛在嘴邊。不少爸媽抱怨孩子常說不公平時,總會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,令孩子不滿足,還是孩子被家人寵過頭了,才會讓孩子養成愛計較,好自私,都只想到自己,或不成熟,什麼都要跟弟妹比的心態。


其實,這都是大人多慮了,真相是:


孩子說不公平,不是愛計較,而是覺得公平=相等

孩子說不公平,不是好自私,而是急著爭取權益

孩子說不公平,不是不知足,而是羨慕別人

孩子說不公平,不是不成熟,而是曾遇過不公平

孩子說不公平,不是愛忌妒,而是不確信自己被愛


孩子公平的概念是從相等而來的,例如哥哥有三塊餅乾,弟弟也有三塊餅乾,這其實是相等的概念,但習慣上會說這是公平。孩子四歲雖然就發展同理心,但要主動去考量別人感受,說真的連大人也未必全做得到,因為人本來就容易先考慮自己,更何況是孩子。再加上孩子現在習慣什麼都不缺,這會造成孩子不習慣有「落後」他人的感覺,反而更去留意自己和別人有沒有不一樣,這些都會讓孩子容易感受到不公平而抱怨。若孩子曾經歷過一些本來就不可能公平的挫折,例如幼稚園的弟弟可以玩,但上了小學的哥哥卻因為要寫作業不能玩,就更會把這樣的無奈表達成不公平。而手足間是最常計較不公平的,爸媽可能覺得已經很努力做到公平了,孩子還有話說,這其實是孩子懷疑、擔心自己沒有被大人愛,因此有時會發現,孩子連大人有叫弟弟洗手,卻沒叫他洗手都會計較。


教導愛說不公平小孩,爸媽要掌握3個時間點教


1. 平時教:什麼是公平?什麼是相等?

相等就是都一樣多,而公平是能考量每個人的需求而去滿足他,例如有些小孩老師教一遍他就會,有些小孩需要老師教三遍他就會,因此老師進他的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會,這就是公平,可是教一遍和教三遍卻不相等,又例如爸爸媽媽給一個3歲的小孩和一個9歲的小孩吃一樣多的食物,這樣公平嗎?還是這只是相等呢?在教導的過程中,其實也是在引導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,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讓孩子練習看看。


2. 當下教:冷靜,雙方都說說怎麼樣才是公平

不要情急就跟孩子說,這世界本來就不可能公平,或別爭執目前的做法哪裡不公平,這只會讓雙方越來越生氣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,很多時候孩子的重點真的只是要大人聽他說,而大人也要充分解釋今天會這麼做的原因。


3. 事後教: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

如果了解孩子是因為被愛的不確定感,或過去的不公平挫折感,導致更常計較公不公平,這個問題就需要先解決,建議大人要花些時間,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聊聊,解決孩子的挫敗感與不確信感,除此之外,每一次孩子抱怨不公平的事件,都該提出來討論,請孩子提出公平的作法,大人可以參考,但先決條件是,雖然有些事情是可以既公平又相等,但大多數公平不等於相等,在提出公平作法時,一定要衡量他人的能力與感受。

此外,教孩子面對不公平感覺時的情緒控制也很重要,提醒孩子,當他想要激動地脫口而出「不公平」時,記住,要先停下來,閉上眼睛想一想,因為激動時做出的行為,往往後果都不好,思考看看想要爭取公平,應該怎麼跟對方說話,對方比較能接受,如果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局面,那當下可以先去做些開心的事(可以先討論好那些情境可以做哪些事),回到家在跟爸爸媽媽說,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怎麼辦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